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以“碳中和”为思路开发大数据综合产业集群

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结合了中联数据在数据中心建设与运维方面的经验,拥有极具特色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作为国内“零碳”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基地配套建设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项目,同时,采用双路UPS供电模式、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热交换系统等节能技术,严格遵循绿色节能管理制度,用实际行动全力帮助大同推进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共同打造“绿色云谷”。

 

新型电力系统

·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数据中心是7*24小时全天候高用电单元,光伏与数据中心天然互补,而建设在数据中心屋顶的分布式光伏不会额外占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实现就近供电,通过光伏+储能和光伏+大电网等多种互补模式可以不间断地为数据中心提供清洁电能,有效缓解电网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满足数据中心昼夜不停运行的用电需求。

案例

- 密云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产创基地一期光伏项目

中联数据运营的“密云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产创基地”采用业内领先的光伏系统一体化、预制化技术,通过光伏监控与数据中心的监控系统深度融合,实现实时动态全部消纳光伏发电。 “密云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产创基地”的光伏发电系统是目前为止北京地区数据算力园区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也是密云区迄今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能够满足数据中心大规模快速交付场景及去工程化要求,实现生产制造过程低碳化。与此同时,园区规划光伏容量达到2196.72kW,每年可供应绿色电力300万度,可减少碳排放量约3000吨,有效消减数据中心峰值用电。

- 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光储充项目

中联数据研发并在阳高项目中采用“光储充”一体化系统,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一方面,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以为园区内的新能源汽车提供“绿色电能”,缓解充电桩大电流充电时对局域电网的冲击;另一方面,“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能够利用储能系统在夜间进行储能,充电高峰期间通过储能电站和电网一同为充电站供电,既实现了削峰填谷,又能节省配电增容费用,还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和不稳定等问题。 “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不仅能够解决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配电网的问题,而且根据需要与公共电网灵活互动且相对独立运行,尽可能地使用新能源,极大减少了数据中心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 源网荷储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十分庞杂,因此,以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为整体,维持电力供需平衡规划的新型电力运行模式“源网荷储”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保障电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等基本特征的“承重梁”。中联数据利用大数据基地的绿色能源消纳优势,携手合作伙伴推动新能源和大数据等产业协同发展,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

案例

- 乌兰察布源荷互动绿色大数据中心示范项目

中联数据与远景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基于中联数据乌兰察布基地与远景能源乌兰察布源网荷储示范项目,共建“源荷互动绿色大数据中心示范项目”,通过利用大数据基地的绿色能源消纳优势,实现源荷端对端平台互通互动。基于远景智慧风储解决方案与中联数据亚信数据港项目的源荷互动,深度挖掘需求消纳侧的调节效益,探索发电端与消纳端互动新模式,共同建设新型源网荷储示范项目,为整个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探索碳排放、碳减排贡献新路径。